

湖南·古城古鎮1
鳳凰古城最具土家族、苗族民族特色的是百年吊腳樓。進入鳳凰古城,登上烏篷船后,船上的艄公就會劃船穿越百年吊腳樓,用動人的山歌為您助興。
知道艄公為什么唱山歌嗎?來自鳳凰古城的沈從文先生在書中告訴了我們秘密:如果沒有艄公的歌聲,怎能引來白臉長身善作媚笑的苗家女子?
沒讀過沈從文先生吊腳樓情結文字的人,如果聽過湘西苗族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:“小背簍,晃悠悠,歌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……”也一定會被風情無限的吊腳樓陶醉不已。

如果把這座位于湖南省鳳凰縣的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”(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·艾黎語)比作一部濃縮了湘西風味的雋永小說,那百年吊腳樓無疑是推動湘西故事發展的鄉愁情結。吊腳樓吊人胃口處在于:它頭戴青斗笠,身穿金絲裙,兩只修長的腳或倚坡而立,或浸泡溪河,遠處望去,宛如一位風姿綽約、亭亭玉立的苗家、土家妹子,質樸清純,秀氣逼人。

鳳凰古城的吊腳樓以沱江岸邊的吊腳樓群最為亮眼,這些吊腳樓前臨古官道、后懸沱江之上,隨地而建。上層屋角蹺起來形狀類似鳳凰,桿及門窗都雕有花欄;下層用來存放農具或做豬圈、牛圈;吊腳的下部雕刻有類似金瓜或各類獸頭、花卉的圖樣。吊腳樓上下用小柱子撐著懸出的走廊或房間,使之垂懸于河道之上,形成鳳凰古城一道獨特的風景。
吊腳樓群的壯美讓人驚艷、讓人窒息:沱江河畔這些建于清末民初的吊腳樓一排排矗立在虹橋兩側,就像接受檢閱的儀仗隊,向對岸的游人行注目禮。它們有臨江吊腳之險,更有面對驚濤駭浪百年不倒之絕。
當地鳳凰苗族人的吊腳樓情結自古有之,百年巡禮,吊腳樓情結最為突出、最為嚴重、最為張揚的,莫過于現當代大作家沈從文、大畫家黃永玉。沈從文寫湘西文章幾乎每篇都離不開吊腳樓,鳳凰古城吊腳樓成了小說人物多舛命運魂繞不開、魄離不得的鄉愁背景。黃永玉不但畫吊腳樓,還親自設計、親自選材,在鳳凰古城建起小城最高最美的吊腳樓奪翠樓,作為自己在鳳凰古城的寓所和畫室,成為他佛羅倫薩、北京、香港“小居”外書寫鄉土情懷的“最后歸宿地”。
如果沈從文先生泉下有知,今天生活在吊腳樓里的年輕人,一定會感慨自己比沈老筆下的人物“翠翠”、“牛保”們幸運多多。如今,那些翹檐飛角、千姿百態的吊腳樓,不再是禁錮苗族、土家族年輕人的牢籠,而是青年男女以歌結友、以歌傳情的重要場所,勞作之余、逢年過節,他們就三五成群相互邀約,出入吊腳樓里,即興對唱,有的婉轉傳情,有的火爆熱烈。更讓人驚嘆的是,離開鳳凰古城多少年的鳳凰人,吊腳樓如同風箏在線,激情在心,牽扯著人們綿綿不絕的鄉愁幽夢。
(撰文 田行健)
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全免费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影视资讯 - 品赏网